近年来,剑河县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坚持以“服务创业”为核心,以“技能教学”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持续优化政策环境用才留才,积极打造乡土人才发展新高地。
以“优质服务”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由人社部门牵头,成立乡村本土人才工作组,开展在外乡村本土人才资源专项调查,建立人才储备库。分层次、分领域定期开展“在外人才故乡行”等活动,邀请在外乡土人才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开通创业绿色通道,成立县级返乡创业服务中心、乡镇返乡创业服务站、村级返乡创业党员服务窗口,为创业项目开办审批简化流程,在技能培训、社保经办、创业贷款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目前,已吸引返乡创业人才200余名。
以“返租倒包”促进乡土人才就地就业。制定科技特派员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组织科技特派员成立食用菌、钩藤等产业发展技术专班,入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在“返租倒包”前期实施劳务用工总量承包,就地吸收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农户通过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管理知识后,逐步把生产资料投入、采摘分拣、安全看护等环节纳入后期“返租倒包”内容,带动群众参与羊肚菌种植,就地转化为职业农民。目前,全县科技特派员入村指导产业发展200余次,就地转化职业农民1000余名。
以“校企联动”推进乡土人才培养。农户在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前,产业大棚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优先聘请当地农户参与大棚管理和食用菌种植,公司除支付劳务工资外,定期选派技术人员为农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提升“返租倒包”农户食用菌种植技能。在县级统筹下,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的形式,组织产业技术人才开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让产业技术人才培训缺乏技术的普通村民。委托贵州轻工职院、贵州农业职院等高校对农村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并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和鉴定,获得学历提升,毕业后回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目前,全县培训产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次,获学历提升134人。其中“返租倒包”试点村培养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人才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