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有了新的使命。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干部、人才、专业、技术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党员干部优势,强化模范带头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回答好乡村振兴这道“时代问卷”。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黔东南职院着眼于地方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位推进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履行乡村振兴服务的使命和担当,把服务乡村振兴写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学院主要领导带头听取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深入帮扶村调研、解决实际问题。2022年,选派3名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4名同志挂任乡镇党政副职、4名同志挂任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副校长到中等职业学校支教。这些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协助村两委、第一书记和网格员等驻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专家技术优势,服务深入田间地头。选派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服务,开展技术咨询(含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请等)、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帮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服务致富带头人,解决具体技术问题。通过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方式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推动地方发展。2021年,19名科技特派员到县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科技特派员全年累计服务1300余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0000余人次、技术咨询1300余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600余个,培养致富带头人65名。学院农业专家吴格娥教授“十年磨一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让“革一枇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被当地群众称为“枇杷保姆”,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发挥职业技能优势,扎实开展涉农培训。主动对接地方及行业培训、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需求,认真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农业生态、医学、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建筑工人技能工”培训考核、“特种工作业”培训考核、“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培训考核、“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共约5000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帮扶村寨开展宣讲和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到基层角落,录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文斗苗寨乡村振兴》视频党课,荣获2021年全省高校“党课开讲啦”精品党课。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和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专业努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的人才支持。学院围绕地方产业文化特色,积极构建应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优势专业,以“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为突破口,进一步丰富学校民族学科体系。积极吸纳学生加入订单班、六类人员专项扩招,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技能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将农村户口及脱贫地区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帮扶,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的帮扶机制,做到“一生一策”,统筹调动资源,突出精准施策,加强关爱指导,使有需求的毕业生全面帮扶到位,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