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立足实际,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引擎”,全力打好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生态宜居“四张牌”,持续释放“党建+”效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打好组织建设“指导牌”。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各类优秀人才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全县166个村(社区)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实现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换届目标。持续巩固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分领域培育选树省级示范点2个、州级示范点8个、县级示范点22个,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各领域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深化党员亮身份、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做法,推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打好经济发展“先行牌”。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路子,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路径,集中精力打造茶叶、天麻“两张名片”。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村集体增收方案,探索建立县级领导帮带联系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制度,重点推进乡村旅游、茶叶、天麻等产业项目发展及配套服务建设,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动力。2022年以来,建成天麻种植基地29个,天麻种植2.7万亩。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3万亩,成功打造全国茶叶百强县。
打好乡村治理“和谐牌”。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明确网格长、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待遇,推广实施一个党小组、一个微网格、一个村规民约、一个议事理事会、一个志愿服务队“五个一”网格治理模式,发挥网格员在管理中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巡逻员、服务员、办事员“六大员”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原则,组建“寨管委”344个,配备“寨管委”主任344人、委员984人,开展主题活动251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6371人次,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978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打好美丽宜居“生态牌”。组建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治理、道路环境整治、废弃物整治、村容寨貌整治、督导调度、宣传报道等9个专项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党建+环境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建立农村“六乱”整治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和“星级文明户”评比工作。统筹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林业等部门资源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农村串户路硬化率100%,安装太阳能照明设施1.34万套,30户以上自然村寨照明设施建设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