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岑巩县聚焦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对驻村干部定标准、定内容、定培训、定政策,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无心干”的实际问题,全面筑牢乡村振兴基层战斗堡垒。
定标准强队伍,明确“谁来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标准,突出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工作实绩,注重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定等程序,按照“分级选派+县级统筹+集中派驻”原则,科学分析、精准研判,择优选派238名第一书记和队员到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实现对原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等68个村(社区)选派全覆盖。
定内容立清单,明白“干什么”。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需要,按照宣传政策、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帮助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帮助发展农村产业、帮助抓好乡村建设、帮助提升治理水平、帮助做好为民服务的“一宣六帮”职责,看清形势,找准定位,逐一建立驻村工作清单,并结合中央、省委、州委及县委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专项工作,从派驻村实际出发,及时下发驻村要点提示清单,全面抓好驻村各项任务落实。今年来,已通过短信提醒、微信提示以及下发文件等形式发出要点及提示清单850余条次。
定培训补短板,清楚“怎么干”。围绕建强村级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内容,聚焦能力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把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对象,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东西部协作以及各级党校资源,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采取专题辅导、专题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驻村工作队的履职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自觉与担当。今年计划开展培训2期14天,培训310人次。
定政策强保障,确保“放心干”。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生活补贴、工资津贴、健康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待遇,及时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提供必要的炊具、餐具、电脑等生活设施和工作设备,确保驻村“有米下锅”。严格落实派出单位“捆绑责任”,督促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定期到帮扶村帮助解决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利用重要节假日对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及家属进行慰问,切实解决驻村的“后顾之忧”。今年来,定点或结对帮扶单位到村帮助解决问题830个,慰问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家属190人次,发放慰问金7.4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