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秉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立足县域实际,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党建赋能,凝聚“新合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全面推行村(社区)“一肩挑”,创建“村社合一”示范点8个,组织县领导包片点对点“挂帅”,以点带面形成了“县引导、乡推进、村落实”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窄、出路难等“卡脖子”难题。创建“服务公司、支部联建;服务发展、产业联营;服务村寨、资产联动;服务群众、利益联结”“四服四联”载体,提高集体经济产出值。截至目前,全县64个村合作社中,建筑业类型1个、养殖业类型22个、种植业类型39个、劳务类型1个。
人才支撑,激活“引擎力”。强化党建引领与人才赋能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建立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引入机制,加大重点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乡村产业带头人。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创办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目前,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对象中选出村“两委”委员16人,举办乡村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2期、参训156人次。
因村施策,强化“引领力”。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制定64个行政村“一村一策”发展方案,多渠道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造“双翁新希望”联合党支部,扎实做好土地流转、利益联结协商、矛盾纠纷化解、劳动务工、村寨建设等工作,建成年存栏母猪1.32万头、出栏仔猪30万头育繁一体化养猪场,辐射带动10个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