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第一书记宣讲团” 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
更新时间: 2022年05月16日 来源:凯里市委组织部 点击量:929次
针对党员群众居住分散、流动性大、集中学习难等问题,凯里市以“第一书记宣讲团”为宣传队伍,组织全市94名第一书记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送至群众家门口,受到群众一致点赞。
选派“小队伍”激活“大能量”。针对宣讲点多、线长、面广,按照“会宣讲、懂政策、有特长”的原则,组织省级下派、州级下派、市级下派三级第一书记组建“第一书记宣讲团”,重点打造指尖课堂、线下理论课堂、流动实践课堂三类课堂,第一书记带头宣讲,采取面对面、屏对屏、送学上门等宣讲方式,按照网格下派的方式送到村(社区)组、院落,通过发挥队伍小、力量精、覆盖广的优势,以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办法,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送往最基层、融入最一线,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侧重“小话题”反映“大主题”。注重“微言大义”,从小处着手,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设置成“发展”“农技”“产业”等微话题,突出微话题小、灵、专的特点,结合群众需求,群众按需“点单”,采取你问我讲的方式,把群众关心的每个小问题讲清讲明讲透。突出“分众化”特色,共设置微话题25个,供第一书记宣讲团按需取用,确保宣讲不跑偏、不走样。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灵活安排宣讲时间、地点,组织微宣讲125次,在传递微信息的过程中为基层群众送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食粮”。
创新“小载体”凸显“大作用”。坚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民族风俗、民族语言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五一、芦笙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采取发放小册子、编唱苗歌段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院落亭堂,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翻译成“地方话”“家常话”,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效果入心、入耳、入脑。如下司镇利用赶集天、农闲时,用汉苗“双语”译录成影音、编成苗歌等形式开展宣讲,理论宣讲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