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四到户”让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不断增进党群干群感情,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员结对到户,架起党群连心桥。依托各级党组织和基层治理网格,采取就近就便、双向选择的方式,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全市282名驻村工作队员、乡镇(街道)党员、帮扶单位党员,每人联系1-5户群众,结成联系对子。发挥帮联作用,实施重点帮扶。以村为单位全面开展摸排,建立低保户、五保户、重病户、重残户、易返贫致贫户、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7大类特殊群体基本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帮扶。建立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四包”服务体系,采取开一次恳谈会、干一些农家活、帮一个微心愿等方式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
民情走访到户,搭建民意直通车。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让党员下访知民情。落实“五必访、五必记”要求,常见面、打电话、多走动,带着真感情深入到结对户家中,谈心谈情,摸清基本家庭信息和生产生活状况,掌握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做到对帮联对象的家底“门清”。今年来,全市联户党员干部共上门走访6000余次。通过召开党员会、“院坝会”“板凳会”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讲真话、说实情、提意见,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化解邻里纠纷和信访矛盾等。目前,全市召开党员会、“院坝会”“板凳会”30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70余起。坚持民情例会制度,乡镇党委每月召开1次民情分析会,村党组织每周召开1次民情碰头会,梳理汇总党员走访情况,分析研判民情民意,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督办考核和回访评价制度,跟踪问题办理进度和结果,在公示栏或微信群及时发布和公示,征询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建议。今年来,共收集问题清单213条,目前已办结85件。
政策落实到户,守住民生保障线。通过服务送上门、政策往下沉,推动更多惠民政策落实到户,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统筹协调民政、教育、卫健、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8个部门,集中梳理20项惠农政策制定成“政策解读手册”,由党员干部到农户家中,采用“苗语+汉语”方式逐户宣传宣讲,消除群众政策盲区和政策疑问,保障惠农政策补贴“应知尽知”。推进村(社区)“一门式”服务提质,推动更多惠民政策和民生实事在线公开、在线申请、在线办理,医保、养老保险、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事项在村一级实现全程网办、一次办,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事。今年来,共为群众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611件。
精准服务到户,提升群众满意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党员承诺践诺,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派单模式,党员依据自身职责、工作职能及特长进行接单,联户党员干部从“坐等点单”变“主动接单”,认领群众微心愿200余个,目前完成110个。紧紧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从各行各业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涉农、民生、医疗等政策咨询服务队,定期组团深入村(居)一线帮助解决群众就学、就医、就业以及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销售、资金、技术等难题,目前已开展服务10次,解决群众咨询难题400余个。依托“村社宜站”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党员积分重要内容,让党员积分成为可兑换奖品、免担保贷款等福利,形成“服务—积分—激励—服务”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000余人次。